2011年和2012年,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關閉了兩條生產線。
其中一條斜交胎生產線年貢獻10億元的銷售額,而且遠沒有到產能過剩的狀態。
對于這樣的舉動,很多員工都看不懂,算不清賬。
然而,到了年底,利潤不僅沒減少,還增長近三成。
減退了低檔輪胎的生產線,三角輪胎把生產重心放在打造一流智能化高端乘用輪胎生產基地上,實現了企業產能的轉型升級。
近日,三角輪胎更是在上交所成功上市,完成了供給側改革的華麗轉身。
三角輪胎自我加壓、改革轉型的案例值得借鑒。
關停斜交胎生產線,看似是放棄了10億元的銷售額,減少了企業收益,但年底的利潤卻“出乎意料”地不減反增。
三角輪胎做的這筆“經濟賬”表明,低端落后產能并不能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利潤,久而久之,還會衍生出供需矛盾。
淘汰落后產能,不僅是丟掉了一個大包袱,更是騰出手轉型升級的第一步。
面對還未飽和的市場需求,“過早”淘汰產能似有不舍,但如果一味沉溺于現有的低檔產出,算不清長遠的經濟賬,供給跟不上消費的需求是早晚的事。
(文章來源:http://www.tireworld.com.cn/comment/industry/2016919/23216.html)